在九三阅兵那令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的盛大仪式中,战旗方队宛如一道闪耀着历史荣光的洪流,承载着往昔的英勇与壮烈,浩浩荡荡地通过天安门广场。在众多猎猎飘扬的战旗里,“铁锤子”战旗格外引人注目,它宛如一团炽热燃烧的火焰,将那段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战斗岁月生动地展现在世人眼前。
“铁锤子团”的历史要追溯到1941年11月的定远县大桥集战斗。1941年皖南事变后,中央军委决定重建新四军军部和整编新四军。将在皖东地区活动的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所属第四、第五支队和游击队整编为新四军2师。新四军副军长张云逸兼任师长,罗炳辉任副师长,下辖4旅、5旅、6旅和2个联防司令部,每个旅辖三个团。
1941年10月,为策应淮河北岸的汤恩伯集团进攻新四军第4师,驻淮南地区的国民党顽军以桂军第171师和国民党安徽地方武装7000余人再向淮南抗日根据地路西地区的新四军第2师发起进攻。至11月上旬,先后蚕食了广兴集、周家岗、大桥等地。而大桥集地理位置关键,曾是新四军江北指挥部驻地,又是淮南根据地的西侧门户,战略意义重大。罗炳辉和张云逸研究决定,集中路西兵力进行大桥战役,给顽军猛烈打击。命令4旅第11团担负主攻大桥任务,第16团在大桥以南新张家进行阻援。当第11团领受任务时,罗炳辉特别对该团强调:“你们面对的敌人战斗力较强,是一颗钉子,很难对付。打蛇要打七寸,要抓住敌人的致命点,狠狠地打,敲碎它!”此时第11团正驻路东中心区古城镇,由于时间紧迫,11月13日,第11团由路东西开,边行军边动员,15日进抵大桥附近。由于顽军占据大桥集多日,所构筑的工事相当坚固、严密。桂军第1营驻大街,定远县常备大队驻小街,街内还布置了许多火力点挖造了互相连接的交通壕。对此,第11团作好了充分的准备。11月16日晚,第11团800多名参战人员在数百名地方武装的配合下,隐蔽逼近大桥。当夜,第11团突然发起攻击,迅速突破前沿阵地,占领了大桥南端小街,一举歼灭了驻防的定远县常备大队。此后第11团以大刀和手榴弹为主要武器,与桂军展开了反复冲杀,激战至次日,终于攻克大桥,歼灭了顽军大部,残顽在突围中亦被消灭。与此同时第16团在新张家伏击并全歼了企图增援大桥的桂顽第511团第2营,全歼顽军营长以下300余人,缴获枪支100余挺及其他军用物资。在所有指战员的勇猛作战和参战各部的密切配合下,大桥战役取得了胜利。大桥战役,新四军灵活地运用了攻坚战与伏击战的战术,发挥了大刀、手榴弹的威力,共歼灭桂顽2个营、当地顽固武装1个营,毙伤国民党顽军520余人,俘敌308人。大桥战役的胜利,有力打击了进犯的国民党顽军。经此一战,国民党顽军被迫收缩部队,撤至广兴集以南至合肥东北的栏杆集一线固守待援,由此路西地区敌我斗争形势得以转变。
战后,罗炳辉亲自主持了祝捷大会,他指出:大桥战役的胜利,稳定了淮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形势,巩固了津浦路西地区的我军阵地,挫败了桂顽的疯狂气焰,提高了根据地军民反摩擦的信心。他还代表师部宣布授予在此次战役中表现突出的第11、第16团“铁锤子团”的光荣称号,并分别颁发“铁锤子团”锦旗一面。
新中国成立后,两支部队的战旗先后参加了2019年和2025年阅兵的战旗方队。这次参加2025抗战胜利阅兵的“铁锤子”是原新四军2师4旅11团,2019年参加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阅兵的“铁锤子团”是原新四军2师6旅16团。
“铁锤子团”的故事,是一部充满热血与豪情的英雄史诗,它见证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战争年代的坚韧与顽强。如今,虽已步入和平年代,但“铁锤子团”的精神依然在传承,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军人,为了国家的安全与人民的幸福,时刻保持着战斗的姿态,坚守着那份初心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