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王珠放弃城市的工作,回到家乡独自照料自家的4个孩子和兄弟家的3个孩子,让兄弟得以外出务工谋生。她视侄子、侄女如己出,被抖音网友称为“最美伯母”。回乡后,她帮助乡亲们直播带货;自家条件稍有好转后,她又以点滴善行温暖乡邻。王珠用平凡的坚守书写了不平凡的人间大爱,她的故事,在新时代的乡村画卷中,显得愈发温暖动人。
◆记者 胡远松 通讯员 向俊成 文/图
4年前,王珠还是昆明建材市场里的一名普通务工者;如今,她已成为抖音平台上230多万名粉丝口中的“最美伯母”,是7个孩子眼中的“大厨”与依靠,更是乡邻心中带领大家共同致富的“领头人”。
返乡担责,灶台边撑起“超级家”
2021年,王珠丈夫晋家地的弟弟晋涛,遭遇了妻子病逝的重创,家中3个年幼的孩子一夜之间失去了母亲的照料。看着手足陷入困境,王珠与晋家地没有丝毫犹豫——他们毅然辞掉在昆明打拼多年才站稳脚跟的工作,回到了大湾村的老家。当他们推开熟悉的家门时,自家的4个孩子立刻欢快地围着王珠喊“妈妈”;而另一边,晋涛家的3个孩子却怯生生地躲在墙角,眼神里满是不安。“伯母就是妈妈!”王珠牵起晋涛家最小的孩子,坚定地说道。
从此,每天清晨5时许,王珠就点燃灶火准备早饭。一锅粥要煮得软烂些,给年幼的孩子;另一锅则要稠一些,让上学的孩子吃饱。孩子们起床后,她要帮小的穿衣、梳头,提醒大的带好书包。等到把7个孩子分别送到学校,她早已忙得满头大汗。来不及休息,王珠又扛起锄头赶往自家田地——玉米要除草,蔬菜要浇水,全家的口粮都靠她布满老茧的双手耕种收获。午后她更加忙碌:接最小的孩子回家,检查7个孩子的作业。
“知识能改变命运,你们要互相帮衬。”王珠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她让成绩较好的姐姐辅导弟弟妹妹写作业。夜幕降临,客厅的灯光虽略显昏暗,但7个孩子围坐在一起写作业的场景,让王珠倍感欣慰。
这份超越血缘的母爱,如同灶台上跃动的炉火,温暖了7个孩子的童年,也让“最美伯母”的称呼悄然在村里传开。
流量为桥,带乡亲共赴“致富路”
在照料7个孩子的间隙,王珠在抖音平台注册了账号,取名“家有七宝珠珠”。起初,她只是想记录生活。镜头中,7个孩子在田埂上追逐蝴蝶,她在菜园里摘辣椒,蒸好的玉米饼热气腾腾,舀进杯子里的土蜂蜜泛起金黄——这些最朴素的乡村日常,却意外打动了无数网友。
“伯母做的饭真香!”“孩子们笑得真甜,太治愈了!”随着评论区里的赞美越来越多,王珠的粉丝量也逐渐增长至230多万人。有网友私信问她:“你家的玉米和蜂蜜卖吗?想尝尝农村的土特产。”越来越多的订单让王珠萌生出一个念头:“我家的土特产有限,村里还有很多乡亲的山货卖不出去,我得帮帮大家!”
于是,王珠挨家挨户敲开乡亲的门:“婶婶,您家的土豆还有吗?我的网友想买。”“叔叔,您家的蜂蜜还剩多少?我帮你放在抖音上卖!”
从此,王珠的抖音视频里多了乡亲们的身影:李大爷抱着自家种的南瓜笑得合不拢嘴,张大妈捧着晒干的竹笋认真介绍吃法……王珠凭借诚信经营赢得了网友的信任,订单纷至沓来——没过多久,土蜂蜜便供不应求,玉米饼卖出上千单,竹笋也深受网友喜爱。
之后,王珠进一步丰富直播带货的种类。昭通苹果销量大涨,网友对其评价极高。直播间里订单不断,仅一个月就帮果农卖出上万斤苹果。
微光成炬,播撒文明“新风尚”
“大家有缘住在一起,就是一家人。”这句话常常挂在王珠嘴边。除了照顾7个孩子、帮乡邻卖货,她还用一件件小事温暖着整个村子。
2022年,村里的饮用水池年久失修,水龙头流出的水夹杂着泥沙,影响村民饮水。大家商议集资修缮,王珠得知后,带头捐赠了一笔钱。
2024年1月22日,镇雄发生山体滑坡灾害。听说救援人员在寒风中奋力施救,王珠焦急得难以入眠。她和丈夫连夜装上一车木炭,冒雪赶往灾区,将木炭送到救援人员手中,供他们取暖。
2024年,村里举办“村BA”篮球赛,王珠主动出资5000元支持。
今年“六一”儿童节,王珠特意前往大湾镇中心小学,捐款1万元用于购买篮球和带拼音的绘本。
从灶台前的忙碌,到直播间里的坚守,再到帮助村民的点点滴滴,王珠就像一束光,照亮了大湾村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