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彝良县在农文旅融合发展道路上稳步迈进,取得了显著成果,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农业产业亮点频出
彝良县严守耕地红线,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目前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面积进一步扩大。通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今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69万亩左右,预计产量有望再创新高,实现粮食总产量“三连增”。
同时,依托资源优势,彝良县构建了“4+N”农业产业体系,推动天麻、竹子、花椒、肉牛等主导产业全链条发展升级。目前,已建成101.15万亩竹子、50万亩花椒,2025年上半年新增天麻种植4.8万亩。2025年上半年,肉牛存栏9万头、出栏1.01万头,产值1.23亿元,同比增长2.51%。此外,烤烟、马铃薯、生猪、土鸡、蔬菜等本地优质特色农业也在加快开发培育,2025年上半年完成马铃薯种植12.88万亩,辣椒种植3.8万亩,生猪存栏21.85万头、出栏19.5万头、产值4.85亿元,家禽存栏72.3万只、出栏49.98万只、产值0.37亿元,特色农业规模产值稳步提升,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新引擎。
文旅产业成果丰硕
彝良县依托小草坝夏季清凉的气候与每立方厘米超1万个负离子的生态优势,旅居经济蓬勃发展。2025年上半年累计接待游客212.3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花费17.67亿元,成为县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成为农文旅融合的重要纽带。端午期间,在洛泽河镇云中苗寨举办的花山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吸引了云贵川各地游客和群众。芦笙舞表演、苗族服饰及蜡染刺绣展示、传统竞技活动等精彩纷呈,为文旅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中央彩票公益金也为彝良县文旅发展添砖加瓦。树林彝族苗族乡依托彩票公益金支持,成功实施民族团结示范公园项目。该项目以公益体育健身为核心,融合文化展演、公园体验、集镇消费等功能,彝族火把节因公园建成实现规模与品质双提升,吸引两省毗邻三县5.2万人次参与。
此外,彝良县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公共服务提质增效。罗炳辉将军纪念馆接待省内外参观人员6.978万人次,其中青少年2.81万人次,接待参观团体96个;图书馆、文化馆到馆近万人次;举办线上书画展、培训等活动,有效扩大了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与影响力。
彝良县通过农文旅融合发展,促进了农业产业升级,增加了农民收入,丰富了旅游产品供给,提升了地方文化影响力,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彝良县将继续深化农文旅融合发展,不断探索创新,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