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后,寒意渐浓,低保老人彭祥英在家中轻轻展开民政部门送来的崭新棉被,感叹道:“政府没忘了我们这些老人啊!”老人摩挲着厚实的被面,眼中闪着感激的光。这是彝良县民政工作传递温暖的一个缩影。2025年,彝良县在困难群众救助、关爱“一老一小”、社会公共服务等领域深耕细作,交出了一份有温度、有力度的民生答卷。
兜底保障筑防线 民生福祉节节高
民生保障是提升群众幸福感的关键。彝良县民政部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特殊群体与群众关切,切实履行基本民生保障等职责,持续织密扎牢民生保障“安全网”。
2025年,彝良县民政部门通过入户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政策,推动兜底保障工作提质增效。上半年,新增城市低保73人、农村低保1155人、特困供养101人;新认定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170户657人,支出型困难家庭29户119人。
截至6月,彝良县累计发放城市低保资金2418万元、农村低保资金11460万元、特困供养资金1713万元;解决临时困难救助3026人次,发放救助金348万元;为低保、特困供养对象累计发放电费补贴135万元。
聚焦“一老一小” 托起朝夕幸福
彝良县有留守老人3156人,留守儿童8974人,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1092人。该县始终将推进“一老一小”养老托幼纳入全县重点民生工程。
近年来,彝良县持续深化服务体系,积极争取资金开展养老服务和关爱儿童体系建设。通过新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完善儿童之家配套设置、购买社会服务、增强部门联动等举措,聚焦老幼需求,织密服务网络,创新服务形式,在制度、政策和资金上持续发力。
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158个儿童之家、2个老年幸福食堂、2个留守儿童集中托管服务点,建成投用发界街道群团联盟及“一老一小”爱心家园,发放各类困难补助1.6亿元,全力兜牢民生保障底线。
公共服务提质效 便民惠民暖人心
彝良县民政部门聚焦群众关切,以“便民、高效、暖心”为目标,通过优化办事流程、拓展服务渠道等,推动公共服务提质增效,让民政服务更有温度、更贴民心。
今年以来,彝良县社会工作协会到各村(社区)开展宣传、上门服务,为独居、空巢、失能老人提供探访服务,覆盖420人次。
婚姻登记服务持续优化。彝良县婚姻登记窗口上半年共办理结婚登记1650对,离婚登记360对,补领结婚登记证192对,补领离婚登记54人。其中“全国通办”等业务占比提升,切实解决群众“多地跑”难题。
殡葬服务领域,彝良县全力推进63个村级集中安葬点建设。同时,对不合理收费项目进行全面清理,按照“合法、合理、必要”原则,取消8项不合理收费项目,取消项目单价总额为0.368万元,切实减轻群众负担。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彝良县将继续秉持“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提升“一老一小”服务品质、深化基层治理、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等方面持续发力,将党和政府的温暖精准送达每一个需要关怀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