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彝良县始终将保障群众健康放在重要位置,聚焦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目标,通过强化资源供给、深化交流合作、推进改革创新等一系列扎实举措,全方位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取得了阶段性显著成效。
强化资源供给,筑牢基层医疗“网底”
在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中,彝良县持续深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和乡村健康服务一体化改革,统筹推进多项重点工作落地见效。年内,县妇幼保健院完成整体搬迁,硬件设施和服务环境得到质的提升;中心乡镇卫生院全部通过国家推荐标准验收,服务能力迈上新台阶;奎香、牛街两个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稳步推进,为区域群众提供更优质医疗服务的基础不断夯实。数据显示,全县全年医疗收入已突破4.5亿元。
乡村医疗一体化改革方面,彝良县实现了村卫生室行政、人员、财务、业务、药械、绩效“六个统一”管理,成功转型为“一本账、一盘棋、一家人”的管理模式,有效激发了乡村医生队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村级医疗服务“末梢”更具活力。
县域医疗次中心的辐射能力也显著增强。通过投入900万元为奎香、牛街次中心配备DR等先进医疗设备,其三级手术能力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跨越。如今,彝良县急危重症县域救治网络基本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的效能进一步显现,为群众生命健康筑牢了防线。
深化交流合作,提升医疗服务“能级”
彝良县积极拓展东西部协作成果,在有序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推动产业园区共建共赢的同时,更注重借力优质医疗资源提升本地服务水平。通过深化人才“组团式”帮扶和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对口帮扶机制,重点建强胸外、神经、精神科等薄弱专科,做精眼科、心血管、骨科等优势学科,持续扩大优质医疗资源供给覆盖面。
借助中组部“组团式”和省卫健委“省管县用”医疗帮扶的重大机遇,彝良县不断完善“输血+造血”能力提升机制。累计选派121名医护人员前往上海进修学习,上海专家通过“传帮带”培养本地医生69人;建成21个专科联盟、41个专家工作站(其中上海专家工作站27个)。2020年以来,累计开展新技术、新项目442项,县域医疗服务同质化水平得到显著提升,让群众在本地就能享受到与大城市接轨的医疗服务。
提升服务能力,满足群众健康“需求”
在“强基层、管慢病”工程推进中,彝良县成效显著。全县18家卫生院全部达到国家基本标准,其中牛街镇、奎香乡、海子镇3家通过国家推荐标准评审;完成4家卫生院心脑血管救治站拓面建设、7家基层标准化慢性病诊疗专科建设、5家基层中医馆和康复科(室)建设;110个村卫生室达到国家基本标准,137个村卫生室能提供中医药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服务范围持续拓展。
县级公立医院的辐射带动功能也在不断加强。县人民医院急诊急救和临床服务“五大中心”全部通过验收,并顺利通过县级综合医院提质达标国家推荐标准评审和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复评审;县中医医院通过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复评审;县妇幼保健院通过省级二级妇幼保健能力达标评审。值得一提的是,云南省首个县乡村三级共管的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在彝良县建成,为慢性病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4年7月1日,彝良县医共体总医院启动首批科室搬迁运营,新增床位458张,急诊医学科、内分泌科、放射科、检验科等科室顺利搬迁,并积极与上海、宜宾、昆明等知名医院深化合作交流,为患者提供更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落实健康帮扶,筑牢民生保障“防线”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彝良县扎实推进,截至目前,高血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肺结核患者签约履约率分别达到99.03%、99.30%、97.47%、100%,为重点人群健康撑起“保护伞”。36种大病专项救治成效显著,累计救治管理15727人,在管患者11807人,救治率达100%。
动态监测防止因病返贫致贫机制有效运行,严格执行每月“一月一走访、一月一排查、一月一研判、一月一监测”工作机制,在云南省政府救助平台累计受理申请337件,办结率100%,切实守住了群众不因病返贫致贫的底线。县域内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即时结报政策得到严格落实,2025年1~5月随机抽查未发现违规收取政策对象住院押金情况。
“沪滇协作”和“组团式”医疗帮扶持续深化,新一批帮扶专家团队已轮换到岗,累计派出23名帮扶专家,目前6名在县人民医院开展工作;卫健系统共派出24名工作人员参与驻村帮扶,挂钩帮扶7个乡镇(街道)15个村(社区),将健康帮扶落到实处。
推进体制改革,激发医疗发展“活力”
彝良县不断深化县域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优化人员下沉帮扶机制。县域医共体统筹调配人员,要求县级医院医生定期下派乡镇(每年不少于3个月),2025年已下沉14名医生到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医生挂钩村卫生室,通过绩效联动、考核加分等机制,推动人才“下沉流动”,让优质医疗资源真正惠及基层群众。
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中,彝良县坚持“八个不变”,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由总医院牵头医院法人代表兼任21家成员单位法定代表人,激活了各分院的管理和发展活力,形成了总院党委集中统一管理的良好格局。2025年1~5月,县域内患者就诊达96.92万人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就诊占比54.29%,县域就诊率稳步提升。
展望未来,彝良县将重点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推动县级资源下沉,加快中心乡镇卫生院达标创建和奎香、牛街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力争2025年完成目标,带动整体服务能力提升;筹备医共体总医院第二期搬迁,开设肾脏内科等科室,借助帮扶和医联体机遇,补空白、强薄弱,提高县域就诊率;推进“十四五”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收官,围绕相关任务实施“七大行动”,谋划“十五五”规划,确保各项任务高质量完成。
彝良县医疗卫生事业的一系列举措和成果,彰显了当地对医疗卫生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为民服务的初心。彝良县将持续发力,不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为群众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