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彝良县荞山镇坚持党建引领,在队伍建设、产业发展、环境整治、基层治理等方面持续发力,有效推动了乡村发展。
党建引领,特色产业促增收。荞山镇党委发挥组织优势,立足本地资源,科学规划布局,重点发展天麻、花椒、竹笋、烤烟、辣椒等特色产业。通过推广“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建设“田园工厂”和“零工市场”,在产业链各环节创造就业机会,带动农民增收。利用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今年计划建设天麻、花椒、竹笋等产业配套道路48.93公里,改善产业基地交通条件。
党群联动,人居环境换新颜。镇党委建立“党委统筹、支部主战、党员带头、群众参与”机制,实行“包片”责任制,镇村干部包片负责,组织群众共同参与环境整治。全镇11个村(社区)划分229个责任区,实现整治全覆盖。推进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铺设污水管网约7公里,生活垃圾实现全收集处理,污水处理率约65%。实施“厕所革命”,建成三格式化粪池4600余套,新建改建标准化农村公厕31座。同时,开展河湖“清四乱”行动,治理水域约30公里,村容村貌显著改善。
网格治理,基层效能得提升。镇党委推行“党支部+网格长+网格员”治理模式,全镇划分242个网格,配备网格长和网格员,及时收集群众诉求,形成“收集—分流—办理—反馈”闭环机制。今年以来,累计调解邻里、山林土地等纠纷39起。针对集镇管理,开展集中整治4次,规范车辆停放、划定地摊经营区域、清理乱贴广告,并与131家商户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发放文明宣传手册300余份,集镇秩序和环境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