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中国书写人类减贫史的壮丽篇章
2025-07-03 10:08:38

从消除绝对贫困到推进乡村振兴,中国以坚定的决心和卓越的实践,在人类发展史上镌刻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标志着中国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几亿贫困人口成功脱贫,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这一壮举,世界上唯有中国能够做到。这不仅是对人民承诺的庄严兑现,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生动彰显。

中国脱贫攻坚的胜利,是“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的制度优势的体现。在脱贫攻坚战中,从中央到地方,构建起五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动员促攻坚的局面。数百万扶贫干部深入贫困地区,他们驻扎乡村,访民情、解民忧,因地制宜制定帮扶措施,将党的政策精准落实到每一户、每一人。政府通过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一系列创新举措,激发贫困地区内生动力,从根源上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这种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能力,这种“一个都不能少”的决心,在其他国家难以复制,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应对重大挑战、实现宏伟目标时的强大组织力和执行力。

脱贫攻坚胜利后,中国并未止步。接续推进的乡村振兴战略,是对脱贫成果的巩固和升华,展现了“扶上马送一程”的长远眼光和深厚为民情怀。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持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不仅让曾经的贫困地区继续保持发展活力,更致力于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全面振兴。通过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促进乡村文化繁荣,中国正全方位重塑乡村发展格局,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的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实践,为全球减贫事业提供了宝贵经验。与一些国家依赖外部援助、缺乏系统性规划的减贫方式不同,中国立足自身国情,探索出一条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开发扶贫相结合的特色道路。中国减贫模式强调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注重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建设,这种可持续的发展理念,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借鉴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中国始终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至上”的理念。这份成就,属于每一个为摆脱贫困而不懈奋斗的中国人;这份担当,向世界展示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未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中国必将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书写更加辉煌的发展篇章。

(作者:彝良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赵明香)

来源:
记者:赵明香
责任编辑:周征宇
审核人:王堂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