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8点,在彝良县小草坝镇金竹村“鑫鑫天麻行”上班的邹现芬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她和工友们麻利地将刚运送来的天麻清洗、装篮,动作娴熟而充满力量。“家门口上班,照顾老人孩子都不耽误,每月稳稳当当三千多块钱!”邹现芬脸上漾开的笑意,是联农带农机制下最生动的注脚。在小草坝镇,越来越多像邹现芬一样的农民,正从传统耕作中转身,在产业发展的链条上找到崭新坐标。
“合作社+”驶向共富的“火车头”
“单打独斗闯市场,难!跟着合作社干,技术、销路、价格都有保障。”金竹村村民罗仲伟感慨。他口中的“保障”,源于小草坝镇精心打造的“合作社+”利益联结模式——以好医生集团、定风草等6家龙头企业为引领,21个专业合作社为纽带,7个村集体公司为平台,将分散农户紧紧凝聚在产业链上。
通过活用产业奖补等激励政策,小草坝镇推动合作社与龙头企业签订保底收购协议,共享市场渠道。罗仲伟加入了村集体领办的林下天麻合作社,不仅学到了标准化种植技术,合作社还统一对接好医生集团进行订单收购。“去年光天麻就卖了20多万元,比单干时翻了一番!”罗仲伟说。据了解,今年小草坝镇村集体经济平均收入预计突破25万元,“产业强、农民富”的愿景正加速照进现实。
“家门口车间”激活增收“微细胞”
“窸窸窣窣……”在小草坝镇大桥村嵩源山野菜的帮扶车间内,饶家会和工友们正专注地将新鲜竹笋分级装袋,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她一度为无法外出务工而焦虑。镇村干部摸排返乡人员信息后,精准将岗位推送上门。“骑电动车5分钟就到厂里,计件工资,多劳多得,月入保底4000元,还能给孩子做上热乎饭。”饶家会的满足感溢于言表。
小草坝镇深谙“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依托天麻、竹笋加工厂及“两菌”生产厂,拓展小作坊、直播带货等零工渠道。通过建立“返乡人员”与“工坊需求”两本台账,就业信息员点对点送岗,实现人岗精准适配。创新推行的1个工坊+N个种植户+N个就近就业户“1+N+N”模式,让产业链条延伸至农户指尖。目前,全镇7家帮扶车间吸纳就业296人,其中脱贫劳动力占一半,托起无数家庭的生计与希望。
“田秀才”引擎乡土人才沃土生金
产业兴旺,关键在人。在联农带农的实践中,小草坝着力点燃乡土人才的“新引擎”。
“以前种天麻凭经验,现在靠技术!”返乡青年彭家念通过参加“天麻工”技能培训,系统掌握科学种植方法。他种植的天麻品质好、产量高,自家收入倍增。他还带头成立了小草坝天麻专业合作社和彝良长风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在带动周边百余户村民共同提升种植水平的基础上,长期接收上百名发界安置区的闲置劳动力到天麻基地务工。近年来,像彭家念这样的“田秀才”在小草坝镇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
小草坝镇各村(社区)党组织还积极吸纳返乡青年、致富能手入党,并适时成立“两新”党组织,将组织力深植产业链,随着天麻工坊、竹笋作坊的壮大,创造了近千个固定岗位,让村民“家里种植销售、厂里加工生产,四季有活干、全年有收入”。同时,在县人社部门的支持下,“天麻工、竹笋工”培训、电商直播课堂遍地开花,为乡村持续注入新鲜活力。
“融合链”赋能一块土地生“多金”
春赏花、夏观瀑、秋采叶、冬踏雪,“秘境宝藏”的生意一年四季红红火火。“不光卖天麻,现在游客来体验挖天麻、吃天麻宴、烧烤露营、民宿康养,集体经济收入路子宽多了。”宝藏村党总支书记姜雄发介绍。
小草坝深挖天麻资源与生态优势,在“融合链”上开辟增收新路径。通过开辟金竹村和宝藏村两条特色农文旅线路,串联起中国天麻博物馆、小草坝天麻国际交易中心、小草坝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秘境宝藏”,扶持发展农家乐、民宿20余家。农户从单纯“卖产品”转向“卖风景”“卖体验”,实现“一块土地、多重收益”。2025年上半年,小草坝全镇农文旅融合带动综合增收超1200万元,生动诠释着“生态优美有看头、田园生活有玩头、特色鲜明有来头、服务体贴能回头、经济增长有盼头”的振兴图景。
当夕阳为宝藏村的民宿镀上金边,“秘境宝藏”CEO钟毅赶紧安排员工收拾好餐厅和民宿,开始为明天的游客预订忙碌。他身后,帮扶车间下工的乡亲们结伴归家,笑语洒满“天麻花”大道。小草坝的田野上,产业联农的根系正深扎沃土,利益共享的藤蔓已硕果盈枝。这座用机制创新架起的“暖心桥”,一头连着兴旺产业,一头系着万家灯火,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铺展着共富共赢的壮阔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