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开始对口帮扶彝良县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执行副主任方侃以中组部“组团式”援滇医疗队队长身份到彝良县人民医院担任院长。近3年来,在他的带领下,彝良县人民医院这所山区医院的神经内科实现了从“基础治疗”到“高级卒中救治”的蝶变,为偏远地区医疗振兴书写生动实践。
精准帮扶破困局,核心技术落地生根
在滇川黔三省交界的乌蒙山区腹地,彝良县因山高坡陡、交通闭塞、群众健康意识薄弱,长期面临卒中救治困局。作为县域内唯一的综合性二甲医院,彝良县人民医院承担着60余万群众的生命健康重托。2022年7月,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专家方侃为首的5人帮扶团队奔赴彝良,开展医疗帮扶工作。在兼任彝良县人民医院院长后,方侃迅速发挥专业优势,推动卒中中心建设驶入快车道。此前,彝良县人民医院卒中防治中心仅能开展静脉溶栓,复杂手术需转诊到百公里外的医院进行治疗。2023年6月,在帮扶团队的努力下,彝良县人民医院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成功落户,神经介入手术实现零的突破,标志着彝良卒中救治能力跃升至省级前列。
人才培育强根基,“输血造血”双管齐下
方侃创新实施“师带徒”一对三教学模式,从门诊接诊到手术实操全程带教。同时,构建“沪滇联动”培养体系,自2022年8月起,组织彝良县人民医院100余名骨干赴沪进修。通过“理论+实践+进修”三维培养,当地医师团队已能独立开展脑动脉栓塞取栓术等30余项新技术,累计完成神经介入手术近3000台,其中四级手术超200例。
体系革新促发展,专科建设成效显著
方侃带领帮扶团队推动医院实施专科化改革。2023年6月,正式成立独立神经内科,通过优化资源配置、规范诊疗流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占比从40%攀升至75%。构建“县域医共体+健康宣教”双轮驱动模式,方侃亲自带队开展覆盖16个乡镇(街道)的义诊,并借助新媒体平台,普及卒中防治知识,提升基层诊疗能力和群众健康素养。
在提升临床水平的同时,方侃着力推进医教研深度融合,实现医教研协同突破。2024年12月,方侃主持的省级科研课题成功立项,填补医院科研空白;通过与昆明理工大学开展校医合作,挂牌医学部教学基地,为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奠定基础。
“帮扶有时限,协作无止境。”方侃对即将完成帮扶使命的深情寄语,正是沪滇医疗协作的生动写照。如今的彝良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已从曾经的“薄弱科室”蝶变为备选高级卒中中心,不仅为山区群众搭建起生命救治的“高速通道”,更探索出一条东西部医疗协作的创新路径,为偏远地区医疗事业发展注入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