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彝良县“4+N”特色产业发展布局中,小草坝镇依托天麻与竹笋两大优势产业,正将资源禀赋转化为发展动能,为当地农户开辟出坚实的增收致富之路。
天麻产业:规模化科技化品牌化发展成效显著
作为“世界天麻原产地”核心区,小草坝镇肩负着保护与发展天麻产业的重要责任。该产业已从过去的零散经营模式,成功转型为规模化、科技化、品牌化发展的现代产业。
规模筑基: 该镇科学保护核心种源区,大力推广萌发菌、蜜环菌(“两菌”)林下仿野生标准化种植技术。目前,全镇建成标准化天麻种植基地2万余亩,年产优质鲜天麻超1600万斤,年产值达5.28亿元。坚实的产业基础巩固了其作为“中国乌天麻之乡”核心产区的地位,为农户提供了稳定的增收渠道。
科技赋能: 深加工是提升产业价值的关键环节。小草坝镇通过引进天桓农业、森浩菌业、宗禾天麻等企业,实现年产天麻“两菌”550万余瓶,产值1.8亿元,保障了种植环节的核心需求。同时,引入好医生、国鹤药业、定风草等龙头企业,并推进一心堂项目建设,将天麻深加工为饮料、蜜片、酒、面条等高附加值产品。这条产业链有效串联了20余家加工厂、50余个合作社和300多户个体经营者,显著提升了产业效益。
品牌引领:小草坝镇坚持“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路径。通过举办天麻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吸引央视等权威媒体关注、联合电商平台进行矩阵推广等措施,“小草坝天麻”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显著提升,已成为消费者心目中“道地、优质、健康”天麻的代表,品牌溢价能力不断增强。
竹笋产业:突破瓶颈实现产业兴旺与惠民增收
茂盛的竹林不仅是生态屏障,更是带动群众增收的绿色产业。小草坝镇通过公司化运营模式,有效破解发展难题,释放产业活力,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龙头带动破瓶颈:积极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是关键举措。小草坝镇大桥村建成了竹产品技术加工厂、嵩源山野菜加工厂及大型冷库储藏中心。这些设施有力支撑了竹笋的精深加工,提升了产品附加值,有效解决了过去“易产难销”的问题。
规模发展促共享: 目前,全镇竹笋种植总面积已突破10万亩,年产量超3000万斤。产业体系内,4家大型加工厂稳定运行,另有2家正在建设中,26家专业合作社和50余户种植大户蓬勃发展。这一产业网络有效覆盖带动了全镇2万余名各族群众,提供了稳定的增收渠道,并解决了700余名群众就近就业问题。年产值达2.1亿元的竹笋产业,已成为支撑当地乡村振兴的另一重要支柱。
构建联农带农富农产业体系
“我们以天麻、竹笋为双核驱动的特色产业发展之路,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小草坝镇党委书记表示。通过夯实产业规模基础、强化科技支撑、提升品牌价值、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小草坝镇成功构建了联农带农富农的产业体系。这一精心打造的富民产业支柱,不仅为乡村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更承载着万千农户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借鉴、可推广的“小草坝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