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彝良县团结社区:小网格织就民族团结“同心结”
2025-06-18 16:11:59

在彝良县发界街道团结社区,一张无形的网格正悄然连接着12个民族的9206名居民。某日深夜,因语言差异引发的邻里矛盾骤然升级。社区书记冯莉接到楼栋长报告后,迅速协同民族调解员赶赴现场,凭借日常建立的信任基础及时化解纠纷,让两家人从针锋相对变为守望相助。这样的温情场景,正是社区将网格化管理深度融入民族团结创建的生动缩影。

精细织网,筑牢治理根基
社区党委构建“社区党委-片区党支部-楼栋大网格-楼层微网格”四级管理链条,将2181户搬迁居民划分为198个微网格,其中38个为民族工作特色网格。按照“1名专职网格长+1名专职网格员+N名民族骨干”模式配备力量,优先吸纳通晓民族语言、熟悉风俗的居民加入网格团队。在“多网合一”机制下,民族事务、矛盾调解、民生服务等事项实现“一网统管”,通过“网格吹哨、部门报到”联动机制确保诉求高效响应。

多元服务,架起连心桥梁
网格员常态化开展“敲门行动”,精准建立就业、就医、入学等需求台账。引入仕邦服饰等企业创造300余个岗位,其中20%定向吸纳少数民族群众;发展竹编作坊带动39名留守妇女老人年增收3700元;组织技能培训推动4852人转移就业。在党群服务中心开设双语服务窗口,为少数民族定制就业帮扶,为79名留守儿童及125位留守老人开展集体生日会等暖心活动。“石榴籽”志愿服务队与“多彩家园”文化队通过互助服务、民族歌舞展演等活动,持续增进邻里情谊。

文化润心,厚植团结沃土
以网格为单元举办“百家宴”“民族服饰展”等活动,打造“民族团结故事长廊”等文化空间。依托“发界春曦”文艺团编创融合多民族元素的节目,2024年创收48万余元的同时有效传播民族文化。在楼栋茶话会、邻里节等平台上,居民们通过“结对认亲”“故事分享”深化交往交融,使“中华民族一家亲”理念融入日常。

平安守护,巩固和谐根基
网格员每日巡查中敏锐排查民族因素风险隐患,“石榴籽调解室”吸纳民族代表、法律顾问组成调解队伍,柔性化解风俗差异引发的纠纷,年内7起涉民族矛盾100%就地化解。通过微信群、宣传栏常态化普及民族政策法规,引导各族居民依法维权,共同守护社区安宁。

如今,团结社区已成为政策落地的“最后一米”、民族融合的温暖家园。当彝良的青山绿水间回荡着多民族语言的笑语,当网格里的各族儿女用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如春藤蔓生,在这片沃土上扎下深根。

来源:彝良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