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彝良县角奎街道:谱写城市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
2025-10-21 14:50:29

走进彝良县角奎街道河滨公园,“石榴街区”标识格外醒目,这里处处展现着各民族和谐共融的生动画面:苗家姑娘巧手绣花,汉族大爷在共享书屋讲述红色故事,各族孩童围绕“民族团结树”快乐嬉戏……这一幅幅温馨场景,正是彝良县以“小街区”推动“大团结”的生动实践。

传承红色基因 凝聚团结共识

“罗炳辉将军曾在这条路上带领各族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在阿都村“将军故里”,76岁的苗族老党员马德全身着民族盛装,深情讲述红色历史。

2025年以来,角奎街道深入挖掘红色资源,修缮罗炳辉将军故居,新建沉浸式纪念馆,开发“重走将军路”研学路线。同时组建“石榴籽宣讲团”,开展双语“红色故事会”102场,创作《石榴籽同心曲》等文艺作品,让民族团结理念深入人心。

漫步街巷,27个村社因地制宜打造的“石榴微景观”各具特色。大河社区的“民族同心巷”、西正街的“非遗传承角”、花生地社区的“双语便民栏”等特色空间,构成了独特的“石榴红”景观链,让民族团结变得可观可感。

优化社区服务 增进民生福祉

“有困难就找石榴籽!”在大河边社区“石榴籽家园”,彝族妇女李大姐通过“姐妹工坊”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该服务中心创新开展“五微”服务,累计办结群众微心愿183个,调解矛盾纠纷97起。通过搭建交往交流交融平台,举办“邻里百家宴”“双语课堂”等活动213场。建立“双联”机制,组织102名“石榴籽联络员”结对帮扶特殊群体,切实提升了各族群众的获得感。

强化法治保障 夯实治理基础

面对多民族聚居区治理新课题,角奎街道织密制度、法治、数字“三张网”:健全“红黄绿”网格化管理机制,2025年整改安全隐患41处;开展“法律明白人”培训,覆盖群众2.3万人次;搭建舆情监测平台,实现30分钟快速响应,为民族团结提供了坚实法治保障。

在将军路社区,网格员老张指着墙上的“五有规范”展板介绍:“新的村规民约实施后,我们多民族聚居区的物质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推动共同发展 促进就业增收

夜幕降临,“同心宵夜城”灯火通明。傣味烧烤、苗家腊肉、回民小吃等45个民族美食摊位香气四溢。这是街道联合企业、商户打造的“团结共建创业石榴籽”项目,已培育5个民族特色工坊,带动就业325人。

通过召开“金点子议事会”采纳建言67条,创新“三事分流”模式,使信访量下降40%。“以前打工要出远门,现在'石榴籽工坊'让我月入3000元!”在彝花秀手工坊,易地扶贫搬迁户王大姐正在精心刺绣,作品上的石榴图案鲜艳夺目。

续写团结新篇 共建美好家园

如今的角奎街道,处处盛开着民族团结的幸福之花:公园里各族老人携手跳起“同心广场舞”,校园里“小小石榴籽”主题班会书声琅琅,车间中多民族技术攻关小组协力解决生产难题……

“我们要让每一颗石榴籽都饱满香甜!”街道党工委负责人表示。在彝良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的引领下,角奎街道的经验正在全县推广,各族群众正携手描绘“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美好画卷。

来源:彝良融媒
通讯员:孔伟
责任编辑:陈明锐
审核人:王堂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