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林彝族苗族乡地处彝良县城东南,位于两省三县五乡交界处,素有“彝良南大门”之称。近年来,乡党委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深化“四个与共”认识,增强“五个认同”,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和民族团结,取得显著成效。
党建引领凝聚共识
乡党委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将保障各族群众生命安全作为践行“人民至上”理念的重要任务。在应对管坝村洪灾过程中,组织党员骨干和驻村干部组成先锋队,昼夜值守预警,成功实现人员和牲畜安全转移,确保“零伤亡”,展现了党组织的强大凝聚力。
创新建立党员干部“双培养”机制,把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民族工作骨干。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社夜校等平台,开展“双语微党课”“红色故事会”等活动,覆盖群众2万余人次。党员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帮扶工作,有效增强了各族群众对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的认同。
示范公园促进交融
通过实施“民族团结示范公园彩票公益金项目”,将原垃圾场改建为集健身、文化展示、休闲于一体的生态公园。公园创新打造“五感体验空间”,展示火把节、花山节等非遗文化,承办“乌蒙石榴红·同心共筑梦”等文化演出,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民族团结理念。
公园设有登山步道、羽毛球场、儿童乐园等设施,“饭后去公园走走”已成为当地新习俗。示范公园已成为落实民族政策、促进各族交往交流交融、增强文化认同的重要阵地。
节庆活动深化情谊
2025年,树林乡成功举办规模空前的火把节活动。公园与文化广场联动,形成超2万平方米的活动场地,吸引云南、贵州两省三县五乡的5.2万人次参与。篝火晚会、民族歌舞表演、“石榴籽杯”篮球赛等活动,为各族群众提供了广泛交流的平台。
火把节还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周边特色民宿接待游客450人次,为村民创收4.2万元,初步形成“文化展演+公园体验+集镇消费”的融合链条,夯实了民族团结的物质基础。
创新治理共建共享
乡党委将民族事务深度融入基层社会治理,通过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法治化保障,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在火把节等大型活动中,党员干部带头维护秩序,通过公开抽签分配摊位,保障各民族经营户平等参与。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与公共服务,节庆期间统一规划摊位并公开分配,带动群众人均增收约600元。党员干部全员行动,提供免费停车场、交通疏导等精细化服务,增强了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树林乡的实践表明,通过筑牢安全防线、打造精神家园、搭建交融平台、推动产业融合、夯实基层治理,能够有效促进各族群众在共同生活中深化情谊、共享成果。下一步,树林乡将继续深化“火把节文化IP”,完善示范公园功能与周边业态,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更多“树林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