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彝良绿美乡村建设:绘就生态宜居新画卷
2025-10-13 10:25:40

零散垃圾消失不见,整洁村道旁绿植错落;单调农房外墙添上乡土彩绘,山间溪流清澈见底,岸边步道串联起生机村落……近年来,彝良县以绿美乡村建设为抓手,从环境整治、生态修复、特色营造多方面发力,持续提升乡村颜值、丰富宜居内涵,一幅“村美、景美、人安乐”的生态画卷在乌蒙山区徐徐铺展。

环境焕新:从“脏乱差”到“洁净美”

绿美乡村建设中,彝良县首先聚焦群众最直观的人居环境,开展全域环境整治行动。各村组组建专项保洁队伍,对村内道路、房前屋后、河道沟渠等区域常态化清扫,清理积存垃圾与废弃杂物,推动乡村环境从“视觉杂乱”向“整洁有序”转变。

针对污水乱排、畜禽散养等乡村常见问题,该县因地制宜推进整改:在农户集中区域铺设污水管网、建设小型污水处理设施,设置沉淀池与过滤池,确保生活污水处理后再排放;引导农户规范搭建畜禽圈舍,实现“圈养集中化、粪便资源化”,减少养殖污染对环境的影响。如今走进彝良乡村,道路两侧无随意丢弃的垃圾,河道里无漂浮杂物,家家户户庭院收拾得干净利落,乡村“洁净底色”愈发鲜明。

基础设施配套升级同步推进。该县在村道两旁安装太阳能路灯,解决村民夜间出行不便问题;修缮破损村内道路、拓宽狭窄路段,方便车辆与行人通行;在公共区域搭建休闲凉亭与文化长廊,配备石凳、长椅等设施,让乡村不仅“干净”,更添“舒心”。

生态添绿:让乡村“披绿装”显生机

依托山地、林地、河道等自然生态资源,彝良县在村庄入口、主干道两侧、公共广场等区域,选择适宜当地气候的乔木、灌木与花卉种植,打造村口景观带、道路绿化带与庭院小花园,实现乡村四季有绿、季季有景。

建设过程中,该县格外注重保留乡村自然肌理:不随意砍伐原有树木,围绕现有绿植打造景观节点;尊重河流自然走向,仅对河道进行生态护岸加固,既要让乡村“披绿装”,也要留住原汁原味的乡土风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特色赋能:让绿美乡村有“辨识度”

为避免绿美乡村建设“千村一面”,彝良县结合各村自然禀赋与文化特色,打造差异化乡村风貌。

山区村落依托梯田、竹林、古树等资源,打造山地景观步道,串联分散自然景观,让游客在徒步中感受山林野趣;沿河村落以河道为轴线,整治河岸环境、铺设亲水步道,种植垂柳、芦苇等水生植物,营造“河畅、岸绿、景美”的滨水景观;民族聚居村落挖掘彝族、苗族文化元素,在农房外墙绘制民族服饰、传统纹样彩绘,在公共区域设置民族文化雕塑与图腾标识,让乡村风貌融入民族特色。

绿美建设还与乡村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在引导村民种植果树、花卉的基础上,培育休闲采摘、乡村旅游等业态,推动“绿美资源”转化为“增收资本”;依托生态良好的村落,打造精品民宿与农家乐,保留农房乡土格局,内部进行现代化改造,让游客既能体验乡村生活,又能享受舒适居住环境。如今,部分村落已成为周边游客周末休闲热门目的地,村民在家门口参与旅游服务,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的双向奔赴。

从环境整治到生态添绿,从特色营造到产业融合,彝良县绿美乡村建设既改变了乡村外在颜值,更提升了内在宜居品质。下一步,彝良县将继续围绕“生态宜居”目标,深化绿美乡村建设,让更多乡村实现“环境美、生态美、生活美”,让村民在绿水青山中享受更幸福的生活。

来源:
记者:刘俊  罗安轲
责任编辑:赵浚
审核人:王堂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