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彝良县多地聚焦老年群体急难愁盼问题,以贴心服务打通养老待遇资格认证“最后一米”,切实将“老有所养”的承诺落到实处,托起老年人的幸福“养老梦”。
荞山镇咪咡社区:田间地头送服务 认证走访暖人心
随着咪咡社区花椒采收落下帷幕,田野间暂归闲静,社区一年一度的养老保险生存认证工作却热闹启动。镇村干部化身“移动服务员”,穿梭在农户家中、田间地头,专门为高龄、独居、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认证服务,让老人足不出户就能完成手续。
“谢奶奶,咱们来做养老认证啦!您坐稳,看着手机这里——点点头,对……再慢慢眨眨眼……好嘞,认证成功!”在谢奶奶家中,工作人员一边轻声引导,一边熟练操作手机。见老人因紧张双手微微发抖,工作人员立刻放慢语速、俯身靠近,温柔鼓励:“不急,咱慢慢来,就像平时点头那样。”
来到89岁的郭爷爷家,服务更加细致。“郭爷爷,您头稍微抬一点,咱们争取一次过!”认证完成后,郭爷爷紧紧拉着工作人员的手感慨:“我们年纪大了,手机不会用,路也走不远,多亏你们上门,不然这钱就拿不到了。”
每一次上门,都不只是完成认证的“规定动作”,更是一次暖心的“民情走访”。工作人员总会顺口问一句“老人家,这两天身体还好吗?都在家做些啥?”坐下来听老人唠唠家常,随手记下他们的生活困难与建议;临别时还不忘反复叮嘱“有事就给社区打电话,我们过段时间再来看您”。
养老金是老年生活的稳定保障,按时足额发放关乎千家万户的安心。咪咡社区的主动上门服务,有效避免了老人因信息闭塞、行动困难未能及时认证导致养老金暂停的“揪心事”,将政策温度切实传导至“最后一米”。
角奎街道阿都村:“广宣传+上门办” 高效守护“养老钱”
连日来,角奎街道阿都村同样聚焦孤寡、高龄、行动不便老人等特殊群体,组织志愿者开展“零距离”上门认证服务,用高效举措解决老年群体的认证难题。
为确保认证工作“全覆盖、无遗漏”,阿都村结合辖区实际制定方案:通过微信群推送认证指南、电话逐户告知流程,让符合条件的老人“应知尽知”;针对不熟悉智能手机操作的老人,工作人员手把手指导人脸识别步骤,帮助完成“眨眨眼、张张嘴”等认证动作;对年老体弱、长期卧病在床的老人,志愿者主动上门现场协助,切实跨越“数字鸿沟”。
服务过程中,志愿者不仅高效完成认证,还会贴心询问老人身体状况,细致讲解最新惠民政策,叮嘱日常健康注意事项,并留下联系方式方便老人随时求助。“子女不在身边,智能手机我也不会用,每年都愁认证的事,多亏你们上门帮忙!”上寨组的蒋大爷握着志愿者的手,笑着表达感激。
截至目前,阿都村已帮助100余名老年人顺利完成养老认证,真正将“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理念融入日常工作。
从咪咡社区的细致走访到阿都村的高效服务,彝良县始终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用“零距离”服务破解养老认证难题。这一举措不仅守护了老年人的“养老钱”,更温暖了他们的晚年生活,为乡村振兴中的“养老保障”写下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