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9月22日,彝良县荞山镇成功应对入汛以来多轮持续强降雨。面对暴雨引发的道路塌方、泥沙淤积等灾害,该镇党委政府坚持“党旗引领、广泛动员”,组织11个村(社区)党员干部冲锋在前,积极发动群众力量参与抢险,累计开展抢险保通行动40余次,动员党员群众超600人次,清理塌方和淤泥3000余立方米,有效保障群众出行安全和生产生活秩序,探索形成“党建引领+群众动员”的抗汛救灾有效机制。
入汛以来,荞山镇11个村(社区)均出现不同程度道路塌方、防护栏损毁等灾情。各村“两委”将抗汛救灾作为首要任务,秉持“主动应对、不等不靠”原则,通过“支部牵头、党员带头、群众参与”模式,迅速动员各方力量,确保灾情发生后第一时间开展处置。
和平村是全镇抗汛救灾的代表之一。58岁的挂村领导翁明友自入汛便坚守一线,每轮暴雨后都及时动员群众开展清淤保通。“今年雨水比去年多一半,短时强降雨频繁,但只要大家齐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截至9月22日,和平村已组织群众开展8次清淤行动,清除淤泥碎石600余立方米。
安乐场村采取“快速响应、分片作战”提升抢险效率。9月7日强降雨后,干河组、石牌坊组、碳厂组等多处塌方,淤积泥沙厚达数十厘米。村支书立即召集党员干部部署,实施“分路推进、群众参与”方案,迅速动员男女老少携带工具投入清淤,及时抢通道路,保障93户群众出行安全。这一高效模式成为全镇重要参考。
地势特殊的田坝村抗汛难度大但仍成效显著。截至9月22日,该村至咪咡村主干道沿线多次边坡垮塌,仅田坝组至彝地组、沟口组至则麦片区等路段塌方量就达1300余立方米。该村坚持“塌方即清、主动应对”,每次灾后立即组织村民参与抢险。“虽然累,但值得。只要支部带头、群众参与,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村民们表示。
当前,荞山镇群众已从最初的焦虑不安转为沉着坚毅。“纵然生活给100次打击,我们也要有101次重新站起的勇气!”成为群众的精神写照。田间地头烤烟金黄、辣椒火红,笋山满载而归的群众脸上洋溢笑容,全镇生产生活秩序井然。“党建引领+群众动员”的成功经验,为后续应对雨季挑战、保障民生福祉提供了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