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彝良:竹笋迎丰收 产业富山乡
2025-09-17 10:23:24

一场秋雨浸润大地,彝良县荞山镇的万亩竹林焕发出勃勃生机。林间土层下,一棵棵鲜嫩的方竹笋破土而出,清风吹过,竹笋的清香与泥土的芬芳交织弥漫。村民们穿梭林间采收、去壳、搬运,一派丰收喜悦的景象在山间铺展。

清晨时分,村民杨虎浪便和家人背上特制背袋、戴好手套,走进深山竹林。在枯枝落叶间仔细搜寻冒头的新笋后,他轻轻拨开枯叶,顺着笋体边缘刨开泥土,对准笋根顺势一掰,一根根嫩黄饱满的方竹笋便落入袋中。“每年九月是采方竹笋的最佳时节,我们早上六七点进林子,下午三点左右出山,正常情况下一天能采三四百斤。我家种了八亩竹林,今年卖完竹笋估计能有3万元左右收入。”杨虎浪脸上满是丰收的笑意。

荞山镇因独特的气候条件与海拔落差,孕育了丰富的竹笋资源。像杨虎浪这样的采笋人,全镇共有上百户。每到方竹笋上市季,村民们便结队进山采笋,几小时后便能满载而归,将漫山遍野的“生态珍宝”兑换成实实在在的收入。

“全镇现有竹林面积2.6万亩,其中已投产的有1.8万亩,预计今年竹产业综合产值可达4500万元左右。”荞山镇工作人员赵世伟介绍。

新鲜方竹笋质地柔嫩,需及时进行保鲜处理。竹笋刚运出山林,采笋人们便席地而坐,拿出竹笋,小刀一划、顺着笋壳一转,水嫩的鲜笋便脱壳而出。大家一边剥笋,一边拉家常,丰收的笑声在林间回荡,让宁静的大山充满了烟火气。

为方便村民售卖,竹笋收购商直接在竹林外围的路边建起了临时收购点。竹笋刚出山,收购商便现场定级、打包、称重、付款、装车,让村民“采笋即变现”,省去了运输奔波的麻烦。

过去,山里的竹笋只是村民餐桌上的时令菜;如今,彝良县委、县政府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将竹产业作为富民兴乡的特色产业重点培育,全链条布局发展。通过引进四川巴食川珍等精深加工企业,培育嵩源山野菜等本土企业,推出“巴食川珍”“8秒脆”“笋念”等品牌,让昔日的“山间野货”有了标准化、品牌化的新身份。

近年来,彝良县持续延伸竹笋产业链条,加大品牌打造力度,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推动竹笋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转型。山间一根根破土而出的方竹笋,不仅承载着山区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勾勒出一幅“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来源:
记者:梁七尉 张琳
责任编辑:赵浚
审核人:王堂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