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余洪波:风清气正的农民书法家
2025-07-28 16:27:11

(记者 吴芸)48岁的余洪波,是彝良县龙安镇岩贤村一位普通的农民,因为从小喜欢写字,三十多年来从不间断每天坚持练字,村里逢年过节的春联都是出自他的手,哪家有红白喜事也都要找他帮忙写字。三十多年来,他保持农民淳朴、正直、勤劳的秉性,用笔毫服务农村文化,丰富和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素质,乡亲们都亲切的称他为“农民书法家”。

书法爱好者余洪波3.jpg

书法爱好者余洪波4.jpg

书法要持之以恒,也要传承

人生往往会因为一个人、一件事、或者一句话,在骨子里根深蒂固地生长。余洪波爱上书法是因为受父亲影响,在小时候的印象中,父亲是当地的一位才子,每到过年,父亲都会为乡邻们义务写春联。余洪波看到乡亲们感激的目光,觉得能写一手好字是件骄傲的事。久而久之,他就喜欢上了书法。虽然条件艰苦,但是家人对他的这个爱好非常支持。

余洪波的母亲王正碧说:看儿子平时练书法也是很累的,但是他坚持传承下来了,自己还是很高兴。

初中毕业后,余洪波外出打工,为生计四处奔走,行囊中一直陪伴他的就是笔墨。在外务工多年,余洪波每天坚持练书法,并每天写一篇日记,这两件事已经成了他每天雷打不动的习惯。30多年来他写的日记都能堆起一座小山了,练过的字就更不用说了。好友王开俊对余洪波的印象是:他吃苦耐劳,又好学。

王开俊说:认识余洪波有20多年了,作为一个农民,对他印象最深的一是他很勤劳,吃苦耐劳;二是博学多才,他比较好学,他天天都坚持写日记,练书法,这两样作为他生产生活之外的一个爱好,他长期都坚持。

为了养家糊口,余洪波种庄稼搞生产,也帮别人刷墙搞建筑,虽然生活清贫,但笔耕不辍,一边在田野上耕耘幸福生活,一边在墨海中挥洒书香情怀。一般人很难想象他握锄头的手能写出一个个端庄娟秀的毛笔字。对余洪波而言,做完一天的农活后能静静的练上一会儿字是最放松的事了,他不会用浮华的词语夸耀自己,而是实实在在去写字,体验那种自我超越感,他说,自己只是一名书法爱好者,比起其他人还有很多不足。

余洪波说:做完农活回来后一提笔就觉得放松了,有时候生活中有一些琐事烦心事的时候,一提笔,心态自然平静下来了。 

现在生活好了,手里宽裕了,余洪波给自己建了一间阳光书房,每天忙完地里的活儿回到家,在书房里伴着星辰练书法能忘记一天的疲惫。从一开始没有目的的自己练习,到开始买名人名作、各朝各代的字体摹写,同时也对书法大家进行研究。从幼年到现在,余洪波对书法的感情从喜欢到痴迷。他说,中国有五千年的古老文化,中国的书法要发展,就离不开传承,传承的是中国的一种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余洪波介绍:以前条件差,物资匮乏,精神生活不丰富,喜欢写字、把弄乐器、看书, 那时候写书法是补充条件的不足,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有多余的时间,就把以前的爱好一直坚持下来,现在直接就是享受了,不仅自己坚持,还要教娃娃们也坚持,把它传承下去。

书法爱好者余洪波2.jpg

风清气正,乐于助人

在书法中,每一个流派都有自己的特定字体和风格,每一种字体也都有自己的精神。余洪波喜欢写篆书和楷书,字体方正、端庄大气,字如其人,这和他的性格分不开,余洪波为人正直,在村里喜欢帮忙是出了名的。

王开俊介绍:余洪波这个人比较有正义感,爱憎分明,遇到不“正”的事情他都会站出来批评,不怕得罪人,做乐于助人的事也比较多。

2020年3月,同村村民张国全不慎摔断了腿没钱医治,余洪波听说后,马上给他送去一万元钱让他安心养伤,并且在农忙之余还抽时间去医院看望他、安慰他。

岩贤村民张国全介绍:余洪波乐于助人,很爱帮助别人,公路边的树都是他带人栽的。今年3月,自己的腿摔断了,没钱医治。余洪波听说后就拿一万块钱给自己,还说是没钱了又给他说,还亲自去医院看自己。

出生在70年代初期的余洪波,是从物资匮乏的年代成长起来的,他经历过缺吃少穿的年代,也见证了当今国富民强、飞速发展的小康生活 ,他对现在的生活格外珍惜,也常常教导身边的年轻人要遵纪守法,爱国爱家,要做正事,不能一天“等靠要”,要靠勤劳的双手勤劳致富。

多年来,余洪波一直 “充当”着村里的“政策宣传员” ,村里要实施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他从自家做起,并带领乡亲在村道两边种植了几百颗行道树。他觉得力所能及地做些好事,自己心里舒坦,也相信做好事的人会有福报。村里选低保,他主动放弃,让给更需要的人。

王开俊介绍:余洪波这个人比较有公德心,公益心。对当地的建设,他除了自己积极参与外,同时还组织带动很多年轻人投入到家乡的建设中。在他的带领组织下,去年在道路两边栽了几百颗绿化树,使得当地的环境卫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心中的遗憾

初中毕业那年,余洪波十五岁,当时中越战争正打得如火如荼,在那个青春飞扬、热血沸腾的年代,年轻的余洪波一心想到军营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可惜未能如愿。 

当年,由于家庭的原因,余洪波没能入伍当兵,每当听到关于前方打仗的消息,他激动不已,恨不能亲自上战场杀敌。不死心的他给部队写信,表达了他想参军打仗,为国奉献的决心,部队给他回信的内容他还历历在目:“打仗有我们,你好好学习。“没能穿上一身戎装,在战场上挥洒汗水和热血,成了他心中最大的遗憾,哪怕年近五十,那股报国的热忱之心还是没有丝毫动摇。

余洪波说:作为一个中国人我真的感到自豪。如果国家需要,哪怕自己已经50岁了,献出生命都一点不吝惜。

说起余洪波,年迈的母亲藏不住的自豪。她说儿子没有功成名就,但是儿子有爱心,为人善良是她最骄傲的。

其实,不止当兵才能打仗,人生处处是战场,考验无处不在,需要智慧,需要磨砺,相信在人生的战场上,纵使时间流逝,余洪波的梦想永不褪色。

编辑:迟学斌  审核:周征宇

疫情防控指挥部最新电话(20200316).jpg


观天下-看彝良.jpg

来源:彝良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