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云新闻报道】彝良:农文旅融合促共富
2025-02-17 10:58:46

近年来,彝良县积极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实现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成功走出一条促农增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特色之路,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农文旅融合产业赋能激活乡村经济

彝良县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底蕴,将传统农业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云中苗寨”在发展千亩万寿菊、萝卜干加工等农业产业的基础上,嵌入民宿、烧烤餐饮、茶室、露营、亲子乐园等休闲业态,吸引周边市民沉浸式体验乡村生活,成为乡村旅游新亮点。

角奎街道“红色阿都”,规模化种植千亩樱桃、千亩花椒和千亩竹子,并依托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红色书屋、红色文化步道、红色文化墙等,让农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实现产业链延伸和价值提升。

小草坝“秘境宝藏”依托生态资源,重点发展3000亩天麻和5000亩竹子产业,借助小草坝生态旅游区的带动作用,打造集绿色农业、生态旅游、康养休闲于一体的精品旅游度假村,促进农民增收和乡村经济持续发展。

联农带农建立多元增收机制

在推进农文旅融合的过程中,彝良县积极探索“公司+合作社+村民”的模式,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建立“党支部+村集体+合作社+乡村CEO管理团队+村民”运营体系,实现市场化运作,确保各方受益。自2022年7月“云中苗寨”开园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35万余人次,营业收入380余万元,为26名村民发放工资130万元,为村民分红20万元,带动受益农户户均增收5000余元。“秘境宝藏”自2023年5月1日启动运营以来,营业收入230万元,直播营收1180万元。“红色阿都”村集体游客接待中心营业收益10万余元,市场化运营模式日趋成熟。

乡村振兴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除了产业发展,彝良县还致力于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和乡风文明建设。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建立红白理事会,推动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持续完善农村文体基础设施,将优秀传统文化与乡村振兴相结合,让乡村既有美丽生态,又有幸福生活。截止到2023年,彝良县统筹整合资金6.73亿元,实施101个产业发展和乡村建设项目,推动乡村基础设施升级,改善公共服务条件。小草坝宝藏村入选全省农文旅融合示范典型案例,“云中苗寨”被国家乡村振兴局誉为“脱贫巩固的典范、乡村振兴的示范”。

展望未来推动农文旅融合迈向新高度

目前,彝良县已建成“云中苗寨”“秘境宝藏”、奎香寸田、角奎拖脚等86个农旅融合发展型、农业产业支撑型、红色文化传承型、人居环境提升型“四型”和美村庄,近3年全县巩固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考核排名位列全市前列,圆满完成2024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省级和国家专家组实地核查。

彝良县将继续以示范引领,巩固和拓展农文旅融合成果,优化“云中苗寨”“秘境宝藏”等项目的运营管理和业态发展,着力提升全县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和人居环境舒适度,实现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让农民在乡村振兴中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让和美乡村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现实图景。

稿件来源:微彝良

来源:云南日报-云新闻

原文链接

来源:云新闻